推荐 | 台湾的岛屿有多远?(一)澎湖列岛
2015-08-10
直通台湾
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
关闭
台湾是一个多岛之省。包括台湾本岛和兰屿、绿岛等在内的21个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。
澎湖列岛,与台湾本岛和福建省隔海相望。距台湾本岛最近距离是24海里,距福建厦门大约75海里,是海峡两岸海上的交通要冲。
除了地理位置重要,这里还有属于自己的海岛资源。每年到澎湖观光的游客都在100万人次以上。我们今天就去澎湖岛上看看。
澎湖之名源于澎湖最大的本岛与中屯、白沙、西屿三岛相互衔接,形状似湖,外侧海水汹涌澎湃,湖内波平浪静,澄清如潮,故而得名。
澎湖列岛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方。面积126平方公里。这里原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玄武岩方山,经过长期侵蚀后,基盘沉降,形成有许多离散岛屿的列岛。
历史
澎湖的开发历史,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。台湾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岛上发掘出硬质砂岩石斧等古人遗物,经考证为秦汉以前的移民所遗留下来的,说明大陆的文化是先到澎湖,再由澎湖传播到台湾全省。
澎湖于宋代正式收入中国版图。元代统治者在澎湖设巡检司,隶属福建省泉州府,其开发时间比台湾本岛早380余年。明朝时曾两度失于荷兰人。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在澎湖设安抚司。清代先后设巡检、通判。台湾光复后,1946年设澎湖县。澎湖全县人口约9万,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。
地理
澎湖列岛地理位置优越,从这里出发,往北可抵达马祖列岛、大陈岛和舟山群岛,往南可去东沙群岛、南沙群岛,并可通往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国。
澎湖列岛扼守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,被称为“东南锁匙”。往来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的船只,常常进入澎湖岛上的马公港停泊。
景点点:
↑
1.“蜂巢墙”:踏上澎湖的原野,一眼就能见到许多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防风墙。珊瑚礁表面凹凸不平,遇水微溶,然后再胶结起来。用它砌成的墙,经过长年风吹雨打以后,不仅不会坍塌,反而更紧密地胶结在一起,澎湖海滨一带的老房子,多用珊瑚礁石砌筑而成。成为澎湖建筑景观的一大特色。
↑
2.“澎湖风”:澎湖岛上有许多天然奇景,从县城马公市乘车,约20分钟即可抵达风柜尾半岛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,这里的风浪特别大,白花花的水沫漫天飞溅,大有一浪“激起千堆雪”的气魄。站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它的厉害。
↑
3.“风柜听涛”。在风柜尾半岛北部最外侧有个风柜洞,直径约达4米左右,每年夏秋之交,猛烈的台风袭击澎湖时,巨浪涌入洞中,就会听到从巨洞深处传来如同惊雷般的海涛回响声,人们称其为“风柜听涛”。
↑
4.“通梁大榕树”:沿环岛公路东北行,即可到达白沙岛。岛上有著名的“通梁大榕树”,树龄已有300余年,原来的树干已经枯朽,树枝下沉入土,竟在周围长出20多条支干,盘根错节,枝叶繁茂,其覆盖面积广达660多平方米。犹如撑开的一把巨伞,形成天然凉亭。是台湾全省屈指可数的大榕树。
↑
5.“西屿落霞”:.渔翁岛是澎湖列岛中的第二大岛,又称西屿。每当夕阳西下,美丽的西屿与绚丽的彩霞和湛蓝的大海互相辉映,景色令人陶醉。
↑
6.“西屿灯塔”,航海家所熟知的“西屿灯塔”,高高地耸立在渔翁岛外。它是台湾第一座灯塔,光线可射出15海里,既为在台湾海峡航行的船只提供了方便,也为古朴的渔翁岛增添了异彩。
特色
澎湖是一个著名的渔港。在热闹的拍卖摊上,主人推销的是一筐筐鲜鱼;平坦的沙滩上,晾晒的是大片大片的鱼干;岸边渔家妇女正忙着晒补鱼网;海湾里泊岸的渔船一艘靠着一艘,数不胜数……一向有“渔夫岛”之称。
澎湖以盛产鲳鱼、鲣鱼闻名,此外还有马鲛鱼、鲨鱼以及乌贼和龙虾等。
每年初秋时分,是去澎湖吃海鲜的最好季节。这里的龙虾习惯栖身于深海岩石缝隙之中,不易捕捉,然而味道鲜美。如果想尝尝肥鱼,则以龙占鱼、土托鱼为上品,也可吃生鱼片、鱼丸和螃蟹等。
在澎湖的特产商店里,还可以买到虾仁干和各种鱼干、紫菜和海苔酥等。
澎湖还盛产珊瑚。台湾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珊瑚产地,而台湾珊瑚又以澎湖所产最多、最好,包括白、红和桃红等颜色。其中以桃色珊瑚最为名贵。这种珊瑚颜色粉红、淡柔莹洁、枝体均匀,在自然光下,色泽高雅迷人。
交通
澎湖县对外交通主要靠海运和航空。
马公港,有至台湾本岛、高雄港、基隆港的客货运输航线。
马公机场,有至台北、台南、嘉义、高雄等机场的定期和不定期航班。
扫描二维码
在手机端查看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