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主战场:用影像讲述民族的命运
2015-08-24
CBox央视影音
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
关闭
让青年人感受历史的温度
——访8集大型纪录片《东方主战场》总导演闫东
从今年的1月29日摄制组成立到现在,只用了近7个月的时间,这部用影像记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——中国14年的抗战经历、汇聚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、拥有全新视角的纪录片就由一颗种子变成了成熟的果实,这样的速度,在纪录片创作的领域即使不是独一无二,也是极为罕见的。而在这样一个“奇迹”的背后,既有创作者忘我的投入和奉献,同时也有他们对于这段历史、这个国家的思考与担当。
“作为一个纪录片人,我们在历史中发现和寻找的唯一目的,就是让我们的观众,尤其是年轻的观众能够了解7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,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所承受的苦难,以及曾经为了抵抗外辱牺牲的无数英雄。同时也让他们明白,这场影响了世界的战争究竟对今天产生了何种重要的影响,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从何而来,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,并由此而产生共鸣,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纪录片人肩负的责任和心中的担当。”
我与抗战的第三个十年
——访8集大型纪录片《东方主战场》执行总导演刘岳
对于刘岳而言,《东方主战场》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?他的回答是,这是一次充满敬意的解读和独具新意的叙述,也是人生中和事业上一个重要的节点。
“因为在我看来,历史永远是作为今天的能量而存在,并将融化于未来启示之中。”
用史实讲述东方主战场
——访8集大型纪录片《东方主战场》撰稿团队之肖裕声
随着播出时间日益临近,肖裕声愈加忙碌。每天他都要接听许多电话,回答编导们提出的各种问题,包括史实是否准确、放在哪里最合适、如何处理有争议的历史、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表述等等,有时候一个半天就要回答数十个问题。
↑
早在2012年,正是肖裕声率先提出,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的纪录片命名为《东方主战场》。“说中国抗战是东方主战场必须用史实支撑!我认为有几个最显著的历史标志:开始最早、结束最晚,跨越二战的全过程,长达14年之久,是苏联、美国、英国参战时间的两三倍;伤亡最大,达3500万军民,其中军队伤亡超过380万人;歼灭日军最多,达155万余人,占日军二战伤亡人数的75%以上等等。围绕这些内容,就是要讲清楚中国抗战的艰难曲折、重大牺牲和不朽贡献。”
“第一次报送审本时,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和新的观点需要研究,那段时间,我经常半夜三四点钟突然醒来,想起什么,立即打开电脑处理。”其实原本他睡眠很好,“沾枕头就睡着,半夜醒来是从没有过的事。”问及会不会吃不消,肖裕声笑道:“忙习惯了。累,但值得。”
春节放假加班加点
——访8集大型纪录片《东方主战场》撰稿团队之田义伟
“昨天晚上组织专家审看电视片,每个专家都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,这些修改意见最终要集中落实到本子上,这就是我参与《东方主战场》创作的一项工作,每次大的修改都是如此。”作为军事科学院的一名政治工作干部,田义伟是最早参与创作的撰稿人之一。“我在创作组里任务不少,一是负责院内创作组的协调工作,二是第6集《民族血脉》的学术撰稿,三是参与文学撰稿的研究讨论和修改。”
↑
2015年春节假期,别人欢天喜地过大年,军事科学院的创作组仍然忙碌。就在春节前不久,他们接到最新通知,原本10集的纪录片文稿要压缩调整为8集,这几乎是颠覆性的修改。“那是我们的攻坚阶段。”田义伟说,“大家都放弃了春节休息,加班加点,初十就赶出了新一版的文稿。”
“同一个人物,不同历史阶段,职务很可能是不同的,不仔细核对,就容易出错。同一件事,不同的资料表述不同,就要去论证,选出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那一个。”在田义伟看来,军事科学院创作的学术文本,必须经得起观众与历史的检验,“一定要保证准确性、权威性,要经得起推敲。”
有一种力量叫全民抗战
——访8集大型纪录片《东方主战场》编导团队
编导顾翔对于抗战题材的把握可谓驾轻就熟,去年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《1937南京记忆》就是由顾翔担任撰稿。即便如此,顾翔对于此次创作仍然投入了全部的热情,“做编导,必须下到最基层的地方,听听老百姓的心声,讲讲他们的故事。”
在外拍中,顾翔来到一个海边的陵园,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坟场,“这里曾经打响了著名的淞沪会战,当年有一个营的兵力负责驻守这里,但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,500多人战死,唯一活下来的一个人就在战友的尸体中用仅有的机枪向敌人扫射,打死30多人,敌人为了消灭这仅有的力量,动用了100多门炮,最后把这个战士炸死……”直到今天,我们也无从知晓那些英雄的姓名,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,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安宁。
肩扛摄像机的大校
访摄像师赵阳
赵阳是央视军事频道的摄像,现役军人,多年担负国家、军队重大文献题材纪录片摄制任务。1994年8月,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《邓小平》,赵阳第一次走进太行山脉,2005年拍摄纪录片《伫马太行》,他又两次入太行。而在《东方主战场》中,他负责河北和山西的拍摄,带着“陆海空联合作战队”第四次挺进太行。
↑
这支队伍在赵阳的带领下训练有素,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,拍摄中分工明确,捕捉到了珍贵的影像。而4次入太行的赵阳几乎是“活地图”,他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,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,他甚至可以清楚地说出前方哪里有小路,哪里有大山,哪里有村庄。
外拍工作结束后,赵阳立即投入到后期的编辑工作中,跟着导演们一起熬夜编片子,导演刘阳说,赵大校是铁人,好像一直不知疲倦。而当后期制作进入尾声,大家终于能松一口气的时候,赵阳又住进了阅兵村,开始准备参与9月3日阅兵纪念活动的拍摄。《东方主战场》第一集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他拍摄的阅兵训练场面……
“
《东方主战场》播出时间
CCTV-1 8月25日-9月1日 20:05
CCTV-10 8月25日-9月1日 21:03
CCTV-4 8月26日-9月2日 19:10
CCTV-13 8月26日-9月2日 9:00
阅读原文
扫描二维码
在手机端查看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