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的河川众多,水网密集,大小河流共有百余条。高耸入云的中央山脉成为台湾岛水系及河流的重要分水岭,东部的河流注入太平洋或东海;西部河流则注入台湾海峡。台湾较长的河流大多分布在西部。 台湾河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6条,分别是浊水溪、高屏溪、淡水河、大甲溪、曾文溪与大肚溪。我们今天先来说说台湾第一大河——浊水溪。玉山山脉和雪山山脉的分界线上,有一条大的溪流自东向西穿过山谷,流向平原,这就是台湾最长的河川——浊水溪。 全长186.4公里的浊水溪由于河水挟带大量泥沙,长年浑浊,呈灰黑色而得名。
它是台湾的天然分界线:溪南为热带气候,溪北为亚热带气候。流经南投县、彰化县和云林县,孕育了400万人口,是台湾粮食、蔬果的主要供应地,因此又被称为“台湾母亲河”。
浊水溪流经的山谷之中,分布着一些著名的瀑布和断崖,十分引人入胜。 南投县的仁爱乡是浊水溪的发源地。仁爱乡原名“雾社”,具有典型的山岳风光。碧波万顷的雾社水库和万大水库,使仁爱乡的山山水水充满诗情画意。
万大溪支流处有一片10多公顷的枫树林,是全台现存面积最大的枫树林,也是秋季观赏红叶的最佳去处。雾社的樱花也是全台著名的赏樱胜地之一。万大瀑布海拔高约2900米,是全台海拔最高的瀑布,冬季偶成冰瀑,成为奇观。
来到浊水溪畔的二水乡,即可看到奔腾咆哮的浊水溪从这里冲出峡谷。浊水溪从源头到二水的距离虽然很短,海拔高度却陡然下降了3300米,水流湍急,汹涌澎湃,携带大量的砾石泥沙冲入平原,以致河道散乱,形成许多河道。 奔流不息的浑浊溪水在漫长的历史中,表现出了巨大的移山填海的本领。 浊水溪流经的大肚乡原名“乌溪”,境内东侧多小溪滩,暴雨过后常有黑色砾石被冲刷而下,故名乌溪。
浊水溪下游的南岸,是台湾中部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,原为平埔人的聚居区,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,将所有已开垦的土地据为荷兰殖民当局所有,称为“王田”,至今该乡东南部还有“王田村”、“南王田”之称的村落。
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福建移民大量迁入,到清康熙年间已开垦完毕,并成为后来的移民进入台中盆地的通道。 浊水溪流经的水里乡地形很有特点,山多田少,山坡地极多,是台湾水力发电厂最集中的地方。流域内先后建成5座电厂,装机总容量占全台水力发电装机容量的67%以上。 这里的温泉水质优良,可以很方便地将泉水引入室内,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温泉之乡。同时这里也是人们攀登玉山、秀姑峦山、郡大山等山峰的重要据点。 在东埔村的后山腰,有一条远近闻名的彩虹瀑布,清泉由百米高的山顶上直泻下来,水花四溅,每当正午时分,在阳光照射下,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,映照得周围苍翠欲滴的山谷色彩缤纷、十分耀眼。 浊水溪出产一种珍贵的螺石,其颜色五彩缤纷,有黑色的、暗赭色的,青色的,浓绿色的,也有火红的,其中以暗赭色(俗称猪肝色)最为罕见。
这种石头原产于浊水溪上游河岸,由于溪水的冲刷,携入东螺溪、西螺溪的河床上。80多年前,乡民就在东螺溪中发现了这些颜色美丽的石块,带回去加工制成砚台,这就是闻名遐迩的“螺西石砚”。 浊水溪,不仅在地理上把台湾宝岛一分为二,而且使南北两地的民众在价值观和政治取向上也存在很大差别。
“浊水溪”这个地理名词,随着台湾政治的演变和选举的挑动,慢慢发展成为“本土派”和“外省人”的政治分水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