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年前,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斗争,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。在中国的抗日战场,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——“日本反战同盟”。他们曾是日本士兵,被俘后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战争的行列,掉转枪口对日本法西斯反戈一击。他们被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为“日本八路”;他们的种种抗战义举,堪称“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”。
一把珍藏多年的破旧军号
在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,陈列着一件抗战时期使用的军号,这把边缘已经磨损破旧的军号,被一位日本士兵前田光繁珍藏了多年。
宽待日本俘虏 感化转变思想
毛泽东在《论持久战》中曾写到:“对于日本士兵,不是侮辱其自尊心,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,从宽待俘虏的方法,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”。
深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,被俘以后的前田光繁坚持“忠于天皇和帝国,当俘虏是人生最大耻辱”,几次逃跑失败后,他开始以绝食对抗,但是,让他大为震惊的是,中国的八路军在生活上处处照顾他。前田光繁说:“八路军给我吃大米饭,还给我吃鸡蛋、鸡肉,猪肉炒菜等,而他们自己吃的却是小米饭,野菜。他们自己都生活这么艰苦,却这样优待我们。”
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军队,下等士兵不但待遇差,还常常遭到上级的打骂;在跟随八路军生活中,前田光繁亲眼目睹了这支部队军纪严明、训练有素,从上级军官、到下级战士,包括普通百姓,团结一心,抵抗侵略。当时和他同住一室的八路军太行军区敌工部部长张香山,曾用日语和他谈心十天十夜,使他慢慢意识到日军对中国百姓的残害,而普通的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。半年的时间,他对八路军的印象开始慢慢转变。
“日本士兵觉醒联盟”冒着危险宣传反战
后来,前田光繁曾在回忆中提到“八路军是一座学校,由朴实的、俭朴的、意志坚强的人们构成”。受到了鼓舞和感动的他,决心加入八路军,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。
1939年1月2日,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辽县麻田村,前田光繁和另外两名日本战俘正式加入八路军,也成为了中国抗日战场的第一批日本八路军。同年11月,前田光繁和其他七名日本战士,在太行山成立了“日本士兵觉醒联盟”,这也是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日本反战团体,此后在冀南、山东、晋察冀等地,又陆续组建了很多日本反战组织,遍及敌后的抗日战场。其中,日本共产党创始人,日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野坂参三直接领导成立了“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”,成为了整个敌后战场日本人反战组织总部。1940年10月,野坂参三任校长,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一所史无前例的敌军战俘学校——延安日本工农学校。
1940年到1945年,延安日本工农学校,先后接受了900多名日本战俘学员。这些学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,逐渐觉悟,绝大部分人参加了八路军、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,他们常常冒险在距离日军堡垒不到百米的地方喊话进行反战宣传,很多人还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献出了生命。1945年8月,在中国的日本反战同盟已经发展建立了2个地方协议会、4个地区协议会、20个支部,盟员达1000余人。
小林宽澄:“日本八路”,是我终生的骄傲!
抗战期间,这些日本八路与中国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他们早已把中国当做了第二故乡。抗战结束后,很多日本八路选择留下来参与新中国的建设。回国后的日本八路也在日本国内成立了各种反战协会,为促进中日友好继续努力。而中国人民,也没有忘记这些并肩战斗的战友。
小林宽澄说:“从我被八路军俘虏的那天起,旧的我已不复存在,有的只是中国人民赋予新生的我。我们和中国人民并肩奋战,流血牺牲,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尽自己的努力,‘日本八路’,是我终生的骄傲!”